![](http://img.9774.com.cn/2022/0923/20220923111756538.jpg)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保持聯系,一起前行
(資料圖片)
◎智谷內部研判 投研團隊?
◎作者 |?牛叫獸
都在等“有形之手”出招。
但有一些機構,已經不抱期待了。
形勢越來越迫切。
6月7日,官方公布5月貿易數據,出口超預期放緩,進口的堅挺也略超市場預期。
數據到底好不好,當天的資產價格已經表達出態(tài)度。
A50期貨跌0.7%,美元兌人民幣“跳貶”到7.12附近——
存款利率最近也有大動作,再次降息。
這次存款降息,定期的下調力度比活期大。
可能為了降低資金空轉,壓縮金融套利的空間。
存款利率是銀行吸收資金的成本,降存款利率等于降銀行成本,不難理解。
這兩年為了完成刺激經濟的任務,銀行拼命放貸,對一些企業(yè)的貸款利率壓得非常低,甚至比存款利率還要低。
這時候,企業(yè)借了錢,哪怕不拿去擴大生產,而是借錢存銀行,那都是劃算的。
但這就屬于資金空轉,錢沒有流到實體經濟,而是留存在金融系統(tǒng)。
資金空轉,脫實向虛的問題,在前陣子中央財經委會議已經有提到。
如今進一步降低存款利率,可能就是為了壓縮這個套利空間,盡量讓錢往實體經濟流。
這個理論上是講得通的。
但實際上,今年兩次降存款利息,而貸款利息反而沒太多大動作,同時股市也沒什么賺錢效應,反而容易導致提前還貸加劇。
反正存在銀行也沒幾個錢,放到股票基金里更要虧錢,那還不如提前還貸算了。
所以關鍵要看后面貸款利率會不會配合下降,如果遲遲沒有動作,只會加劇提前還貸。
有形之手已經在出招,但似乎沒有命中當下的最大痛點。
過去這十幾年,每當遇到經濟放緩的時候,兩個頭部大國的投資者,都會一些堅定不移的信念。
老美的投資者會期待美聯儲放水,如果放一次不夠,那就再放一次,甚至無限量放水。
G2的投資者會期待放地產,只要把房子的束縛解開,沒什么是解決不了的。
如果三四線不夠,那就強二線,甚至一線。
最近很多傳言,把地產股的火又點了起來,其實背后也是反映市場的“條件反射”——
一旦經濟循環(huán)不順暢,地產一定會出手。
前陣子,吳曉波就發(fā)文,救樓市才能救內需。
但是在那篇文章下,點贊最多的評論是——
要不要出手救樓市?不同群體的分歧確實很大。
反正有些機構,已經不太抱期待了。
分析師不太講人話,言語表達也比較內斂,不過最后一句話的態(tài)度已經很鮮明。
事實上,這兩個月,有形之手確實“定力十足”,不像市場期待的那樣。
一直在等,但一直等不到,屢屢低于預期,導致資本市場也不斷被消磨。
不禁讓人好奇,為什么有形之手如此篤定?
可能一方面,頂層設計更關注高端制造,重點解決卡脖子的問題。
另一方面,當前經濟數據顯示的“分化復蘇”,也會增加決策成本。
如果情況真的很差,那反而不用猶豫,該上就上。
但現在問題是,好像情況也不是很糟糕。
5月統(tǒng)計局和財新PMI分化,就是例子。
雖然兩個都是觀察經濟景氣度的指標,但統(tǒng)計局數據往下,財新數據往上。
這種分化可能顯示,雖然工業(yè)制造業(yè)一般般,但是服務業(yè)不是很差。
數據分化,也就增加決策的難度。
當然,越是極端時刻,就越要相信常識。
對于經濟和資本市場而言,最大的常識就是“周期”。
既沒有只漲不跌,也沒有只跌不漲。
當鐘擺向一邊偏離得越極端,那么往另一邊偏離的力度就越大。
被悲觀情緒裹挾時,看啥啥不行,也就沒注意到一些機會。
看資本市場,跟人工智能相關的算力行業(yè),已經有多只龍頭企業(yè)年內翻倍。
哪怕保守一點,想安安穩(wěn)穩(wěn)吃股息,今年紅利類指數也有5%左右的回報,遠勝主流指數。
適應變革,跟上加速的世界,而不是整天著眼于僵局去嘆息。
不同的關注角度,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未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