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的頭號難題:內需不足
2023-07-05 08:05:54    騰訊網

最新的社融數據里面,居民的資產負債表情況不太好,短期貸款與中長期貸款與上月相比均為負增長。

CPI更差,只有0.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雖然很多人說,一季度宏觀數據超預期復蘇:

GDP+4.5%,超過市場預期的均值4.0%,中位數是4.1%;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

社零+10.6%,超過市場預期均值7.2%;

固定資產投資+5.1%。

五一的消費數據,也看著耀眼:

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但奇怪的是,面對如此“強勁”的復蘇,資本市場異常沉默:

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集中出爐當周,上證指數微跌1.11%;五一數據如此“火爆”,開盤后的當周滬深300仍然微跌0.09%,中證1000微跌0.74%。

“內需不足”的現實擺在大家面前——

5月CPI0.2%,PPI-4.6%。4月CPI也僅有0.1%,PPI是-3.6%。

這說明雖然現在經濟恢復增長了,但是價格上不去。

而價格就是根據最簡單的供需關系來決定,目前市場主體供給還是那么多,但是需求沒上來,自然價格就上不去。

01?

頭號難題:中國內需不足

內需不足,可以說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頭號難題了,畢竟超過90%的GDP由消費和投資驅動。

這是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的一個共識,也是為什么從放松疫情限制以來,頂層政策一直在致力于拉動內需。

比如黨的二十大強調,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zhàn)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之前地方政府的“引客入贛”工程、“徽動消費”行動、“五五購物節(jié)”、“黃河大集”活動等都是一系列以擴大內需為目標的政策。

那么關于內需不振的原因,經濟學家們都怎么看呢?

在5月6日清華五道口的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我們看到了多位專家關于這個癥結的把脈結果。

下面是詳細觀點:

黃奇帆

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長期受總需求不足問題困擾,內需不足是表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國在中高端產品和服務領域存在許多供給抑制政策,導致供給能力增長受限,進而使得本就存在的有支付能力的龐大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釋放。

要通過有效擴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費,逐步帶動就業(yè),以就業(yè)帶動更多就業(yè),進而增加其他人群的收入,推動經濟大循環(huán)逐步進入供需動態(tài)適配的新水平。

這也正是構建以內循環(huán)為主體、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新發(fā)展格局的題中之義。

張 斌

需求不足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消費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資不足。

消費方面,線下服務業(yè)消費有增長,但是我們在耐用品的消費反而是下降的,加在一起消費傾向并沒有想象當中那么快的回升。

而投資方面,特別是民營部門的投資,只有0.6%。要知道民營投資是創(chuàng)造就業(yè)、創(chuàng)造工資增長最重要的引擎,在這樣一個水平上,我們經濟未來的就業(yè)、收入的恢復,可持續(xù)性就很難。

陸 挺

之前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和供給會同時被釋放,對經濟有一個很大的脈沖效應,如剛過去的黃金周各主要旅游景點人山人海,就是這種效應的體現。

但是我們不能過于陶醉在這種報復性消費反彈之中,這種脈沖效應是很難持久的。

在過去幾年中,疫情和其他因素對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是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中國居民經歷了三年疫情,不少家庭的收入銳減,儲蓄被大量消耗。

二是因為房地產行業(yè)的萎縮帶來的負面財富效應;加上土地財政收入銳減,體制內人士的工資和其他收入在各地普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三是中國經濟除了受疫情和房地產下滑的影響之外,教育培訓和平臺經濟等領域也經歷了巨幅調整。這些因素加總起來,導致了較高的失業(yè)率,尤其是青年失業(yè)率高達19.6%,而“靈活就業(yè)人員”已達2億。

四是因為種種原因,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可能低于疫情之前,從而加大預防性儲蓄的力度。所以絕對不能因為前面兩三個月的復蘇而掉以輕心。

02?

如何解決內需不足

黃奇帆

我國汽車年銷量已經超過五年徘徊在2700萬輛上下了,雖說市場規(guī)模已經穩(wěn)居全球第一,但千人保有量只有200多輛,在全球同類收入水平國家中基本處于墊底位置。

這背后是存在大量的限行、限牌、限購措施和停車樓、路網建設滯后,抑制了汽車消費需求。理順了這兩方面,可以有效刺激汽車消費。

根據目前我國增速,未來十年千人汽車保有量完全有潛力達到400輛以上,年銷量完全有潛力新增1000萬輛,達到3700萬輛以上。

類似這樣的行業(yè)和領域還有很多,比如改善性住房消費需求、個性化高品質的醫(yī)療、健康、教育服務以及低空航空、船艇、賽車、賽馬等各類消費需求,等等。

而這些領域之所以沒有發(fā)展起來,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供給抑制政策,應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釋放這些有效需求,以新的改革紅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

張 斌

要利用價格手段,也就是通過政策利率的調整帶動各種各樣的貸款利率的下降。降低政策利率,其實就是變相發(fā)錢,而且這個量級更大。

政策利率大幅度下降后,貸款利率大概率也會有大幅度的下降,還債的成本就會大幅度下降。

此外還會帶來更高的資產估值,房價、股票等價值都會回升,這會讓居民的資產負債表更加強壯,從而消費、投資等都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目前我們在市場上放出的錢并沒有形成很好的需求擴張,就是因為很多行業(yè)的投資不是基于短期的有多少錢,很多錢以很低的利率給他們以后,企業(yè)直接存起來,還可以賺一個利差,借錢后并不花,就沒有辦法形成需求,沒有辦法形成下一輪收入的增長,更沒有辦法真正擴大市場。

陸 挺

從短期宏觀政策上來講,雖然我們可能不需要加碼寬松刺激力度,但現在還不是退出寬松政策的時候,還需要小心翼翼呵護目前復蘇的成果。

目前經濟復蘇的瓶頸不在于貨幣財政政策是否足夠寬松,而是在于是否能通過一系列的結構性政策,再次鼓起民間的信心,激發(fā)起民間的積極性,讓市場在土地資金等要素配置中發(fā)揮更為關鍵的作用。

第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中央領導做了特別好的部署,中間有兩點特別值得重視,一是要“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二是要“倍加珍惜愛護優(yōu)秀企業(yè)家”。如果能落實好這兩點,或許當前經濟復蘇的勢頭是可以延續(xù)的。

究竟用什么辦法去修正內需不足,是用財政政策,更低的利率,還是結構性的給與量上的寬松?各位經濟學家還在討論中。

總之,在經濟體自身需求不足共識下,政策層現在的舉動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也成為市場下注、博弈的焦點。

想要獲取完整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嘉賓發(fā)言速記合集請掃下方二維碼,添加“香帥課代表”獲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