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10月CPI數(shù)據(jù)出爐,在連續(xù)7個月高于8%之后,10月美國CPI同比增速降至8%以下,且大幅低于預期。CPI數(shù)據(jù)公布后,市場對于美聯(lián)儲12月的加息預期迅速修正,加息步伐放緩的預期大幅增強。受此影響,美元指數(shù)大幅回落,市場風險偏好上升,商品整體呈現(xiàn)反彈之勢,以紐約原糖為例,截至11月14日,本月累計漲幅已經達到10.81%。
國內糖源成本上升支撐糖價
隨著國內制糖集團2021/2022榨季的老糖逐漸清庫,當前市場可供應的糖源基本上就只有進口加工糖以及北方的甜菜新糖了。而這兩種糖源的成本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以進口加工糖為例,因原糖價格大幅上漲以及人民幣貶值等因素影響,當前配額內巴西糖進口成本已經達到了5500元/噸,配額外巴西糖進口成本甚至已經接近7000元/噸。即使是剛上市的北方甜菜新糖,由于原料、地租、人工等成本上升,其綜合制糖成本預計也在5700元/噸以上,因此在成本相對低一點的新榨季南方蔗糖大量上市之前,國內糖價的底部支撐應該是比較強的。
(相關資料圖)
國內供應逐步遞增,需求暫無亮點
因2023年春節(jié)較往年提前,南方蔗糖產區(qū)部分國有糖企出于全年經營目標考慮,開榨時間略有提前,預計廣西產區(qū)2022/2023榨季糖廠最早開機時間為11月20日,其余糖廠集中開榨時間為11月下旬。因此從供應端的角度看,未來一段時間國內糖源供應將逐步遞增,并且相對于進口加工糖以及北方甜菜糖的高成本,廣西糖的成本預計在5400—5500元/噸,云南糖的成本應該還要再低一點。所以當南方新糖大量上市的時候,集團出于回籠資金兌付蔗款的需求,往往并不會挺價銷售,國內糖價就會面臨一定的銷售壓力,并且相較于當前的糖價存在向下調價的空間。
從需求的角度看,今年國內食糖的消費情況一直表現(xiàn)平平,這個從國內食糖的產銷率數(shù)據(jù)就可見一斑。調研顯示,貿易商表示當下糖并不好賣,所以雖然11—12月是春節(jié)前備貨旺季,但似乎在當前的環(huán)境下需求出現(xiàn)好轉的程度估計也會有限。
全球食糖增產預期強烈
當前北半球主產國相繼開啟新榨季的壓榨進程,印度、泰國、中國都是預期增產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原糖繼續(xù)上行的阻力比較大。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各主產國的糖源成本相比前幾個榨季而言是顯著上升的,所以即使北半球增產,但是出口到國際市場影響全球食糖貿易流的糖源價格下限并不會很低,紐約原糖2303合約大概率在17—20美分之間波動。
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未來影響國際糖價走向的關鍵變量依然是巴西,作為全球食糖產量最大且糖源成本最低的主產國,其對國際食糖市場的影響不言而喻。由于目前巴西糖廠制糖相較于制醇收益更高,糖廠傾向于最大化產糖。另外考慮到今年巴西中南部的降雨量顯著優(yōu)于往年,因此我們認為巴西在后期天氣不出大問題的情況下,下榨季增產的概率非常高,所以我們認為國際糖價在明年4月巴西開啟新榨季生產之后或進一步下行。
綜上,分析國內外食糖的供需形勢以及定價邏輯,可以得出當前糖價的這波上漲是反彈而非反轉。雖然當前國內進口糖以及甜菜糖的成本較高,但隨著廣西、云南等主產區(qū)開榨后,國內糖價的定價邏輯將會切換到成本更低的南方蔗糖定價,因此預計鄭糖的這波反彈或許難以持續(xù)太久。(作者單位:東吳期貨)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據(jù)此入市風險自擔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